阅读:0
听报道
1.真实的市场情况
一个数据被反复炒作。4月份,深圳二手住房成交8296套,自2017年12月后,再次重返8000套之上,创16个月以来的新高,同比增加25.9%。真实的情况呢?4月份的数据反映的是2-3月的成交,只是网签过户滞后了,事实上4月置业需求入市放缓了,实际签约环比下降20%。
新房呢?也在炒作一个数据。4月份,深圳新房成交2704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成。但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同比2018年4月确实增长了四成,但2018年不到300万的成交面积,是新房的历史低位了,同比反弹不出奇。相比3月份,4月新房市场明显回调了。4月份新房共成交4343套,环比下降19.0%。反正,现在的媒体,同比环比,哪个有利用哪个。
这其中,住宅成交2704套,环比下降了12.4%;商务公寓成交1514套,环比下降5%;商业办公成交125套,环比下降81.7%,全线下滑。严格说破,“小阳春”仅停留在2-3月份,这在过去是很罕见的。一方面后续需求乏力,另一方面,期待楼市“盛夏”是不现实的。
2.豪宅还很任性吗?
很多人认为,豪宅才能真正体现深圳的购买力。从去年中的华润城、年底的万科臻山府,到今年年初的华润悦府,再到不久前的半岛城邦四期。“豪宅”的温度似乎就没有降过。4月底,半岛城邦四期推盘599套,单价9-14.5万元/平方米,总价784-1958万元/套,竟然豪取70%的去化率。
但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4月份深圳“豪宅”只成交了454套,环比下跌19.1%。近日,传统豪宅区新天鹅堡三期公布其备案价格,1110套房源均为住宅产品,户型建面为117-123平米3房,均价12.5万/㎡,单价区间在10.2-14.5万/㎡,总价区间在1244-1791万/套,可谓换房的优选。
据悉,开盘现场有两个99折,按时签约还返现20万(执行标准:认购次日起15天内交首期款或全款,网签次日起15天按揭放款均可享受返现优惠)。但是,截止至5月16日,新鹅堡共成交118套,去化率仅10.6%。此前,据悉项目的认筹数量并不理想,确认有效认筹号仅263个,认筹比约23.7%。可想而知,后续将不得不变相降价和启动二三级代理了。
3. 这个市场,“刚需”在主导
后台粉丝很焦虑。“凑首付”、“月供压力大”、“超出预算”、“要不要转到临深”等负面情绪表达,意味着房价上了“数个台阶”后,购买力确实在下移,“止笋”就是这么出来的。什么是“止笋”?就是购买力止步于“笋盘”,一旦回归市场价或加价,买家“甩头走人”。
根据链家监测,3月和4月,总价在500万元内二手物业,成交占比分别为77.3%和75.0%,为市场的主流房价。同时,单价小于6万/平的物业成交占约六成左右。因此,大概可以得出结论:当前的市场,前期价格下降,跌出“笋盘”,刚需主导并先入市,然后带动少数换房改善入市。
4.改善链条,转不起来了
2-3月“小阳春”,“刚需”驱动下,低价房源被吸纳殆尽。进入4月份,涨价效应开始占据上风。根据70城指数,3月和4月,深圳二手住房价格环比(指数)涨幅分别为0.7%和1.1%。由于“刚需”“止笋”,过去一贯存在的、刚需先发力,然后带动改善,进而激活房屋循环,这一链条现在无法转起来了。
深圳的改善性需求,往往是“一带二”或“一带三”,即成交一套房可以带动多套房成交,整个市场就热起来了。2015年和2016年的“连环单”,就是深圳改善型需求活跃的彰显,彼时深圳二手房的流通率(二手房交易量/当年二手房存量)高达8%,比京沪高出一倍。
现在,“刚需”太脆弱,只能接受总价350万左右的房子。当这些房源消耗殆尽,“后小阳春”,市场能否保持温度,就得看换房需求了。现在,收入增长慢,而深圳传统的“造富”行业,一个个倒下了:金融业“去杠杆”,去年无数的P2P爆雷;互联网过了流量红利期。
5.结论:市场已板结
传统高收入阶层,资金都固化在房子上了。告别金融乱象,“房住不炒”和“股投不炒”渐入佳境,新的高收入阶层少了。当下的大环境与2015年那一拨楼市高潮不同。说实在话,豪宅之所以“热销”,富豪之所以“500万一蹲”换取摇号资格,主要是一二手房价格倒挂,出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激活投资需求。谁都想买,只是一般人没那种财力而已。
但现在,限价松绑了,市场回暖了,开发商也不愿意割肉了,也就没有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如果没有看得见的溢价空间,类似新天鹅堡三期“被冷落”,还会继续上演。现在,刚需止步于“笋盘”和“老破小”;楼市量增就导致价涨,而资本市场不再输出“造富”,改善链条“转不动”了;没有价格倒挂,豪宅不再任性,这就是当下楼市的现状。
6. 出路在哪里?
成交“地量”,这就是深圳的现状,也可能是未来。新房“豪宅化”趋势明显,成交量连续2年创新低,每年不到300万平米的水平。二手房成交量也开始走低,除了“老破小”和少量改善以外,深圳商品房这个“小盘股”(200万套商品房)基本上是富人的游戏了。
深圳1600万常住居民中,75%是外来打工者,主要住在占存量房50%的城中村,类似香港的住房“两级分化”在深圳已形成。怎么解决?近期,深圳披露了“二次房改”的落地文件,未来60%的房子是人才房、安居房,价格、租金仅市场价的50%-60%,公租房低至市场租金30%。
但这几年供应上不来,排队人群太多,一硕士学历的高知白领说,她在深圳安居房排队约4万号,公租房7万多号,“偏的地方不想去,好的地方排不上”,想排合适的估计要60岁了吧!怎么解决?我认为,控制中心区房价上涨预期、实际涨幅,将人口往都市圈外围疏导,这是唯一出路。
【新鲜出炉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此文时,请与我们联系授权,并在正文前署名及注明出处】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