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1.
股谚说,一根阳线改变情绪。对楼市,一根阳线居然直接改变信仰了。深圳二手房成交连续5周上升,3月成交创半年来新高,二手房均价同比上涨2.4%,中介喜提佣金买奔驰;北京3月二手房成交16051套,同比增长43.9%,创10个月新高,二手房均价环比上涨2.5%。
近期,这类信息充斥于朋友圈。你拿这个来判断整个城市,一定会被带进沟里。要切记,楼市是最碎片化的、最离散式的市场。市场越是盘整期,局部越不靠谱。现在,开发商、自媒体、高位出货的,会主动筛选这些信息抛给市场。那么,当前市场的真实情况是什么?
2.
我们关注几个微观现象,一是“价格都可以谈”,这是京沪深400万总价以上的卖房业主普遍的态度;二是置业很理性,卖方要价明显高于市场,买家大概率将放弃购买;三是“冰火两重天”,总价高于500万的、大户型的,包括北京限竞房等,并不受待见。新房去化率不足50%。
上一篇说了,燕郊、厦门、上海这三个城市,筑底并回暖了。在这些城市买房,胆子可以大一些,遇到合适的就买。因为,这几个城市前期调整的时间和幅度都比较明显。但是,深圳及珠三角则调整的不充分,现在还处在回落筑底阶段。大家可能会反驳我,政策利好、利率回调、税费下降、开发商又开始抢地,预期改善,这与过去回暖是一样一样的啊!
真不一样!
说实话,尽管本轮调控持续了2年半,但房价并未实质性调整。近期,不管利率上浮幅度从15%调至5%,还是增值税附加减半,相对于5万以上的房价,不值得一提。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只要房价涨上去,购买力和需求很快就没有了。
因为,经过2009-2010、2012-2013、2015-2017年的三轮暴涨,居民对房价的承受能力,触及天花板了。5万元均价之前,每上一个台阶(比如从2014年的2万到2016年的4万),购买力可以适应。但现在,京沪深5万元的房价,这不是几年能越过去的,需要相当长时间积累。除非收入一下增长50%,或首付从20~30%下降到5%~10%,但这些显然不可能。
3.
为何,上海、深圳二手房成交的套均总价分别只有340万元、350万元,根源就在这里,百姓对房价高度敏感。但是,二手房业主多数后知后觉,总拿过去的周期思维,判断当下的环境。3月,北京二手房成交超1.6万套、深圳成交连续5周攀升,大家就开始飘飘然了。
2017年4月、2018年5月,北京二手房成交量也超过1.6万套,谁会飘起来呢?试想,2018年下半年以来积累了大半年的需求,春节后的3月释放,再正常不过。注意的是,尽管3月北京二手房市场回暖,但近4周的成交量持续下滑。同比看,北京链家新增房源量同比下滑26.7%。
这说明什么?
一旦成交量上升,价格就开始反弹,有效需求就开始回落,业主便开始惜售。贝壳统计,北京二手房价微涨2.5%,不过上涨原因是中心城区成交占比提升。若剔除结构性原因,3月均价涨幅并不明显。前期积累的需求释放完毕后,4月成交量可能下降,涨价自然没有了动力。
再看深圳。
深圳贝壳监测,3月100个样本楼盘,上涨占比扩至41%;持平占比减至30%;下跌占比增加至29%。上涨占比升高体现了季节性回升,带动信心好转;下跌占比提升,体现了换房需求降价出售,节约时间成本。
4.
衡量居民偿债能力的贷存比(贷款/存款+理财),热点城市如厦门、深圳、珠海以及合肥,2017年均超过100%。注意的是,除深圳外,其他高存贷比城市的房价,2018年均出现明显回调。从平均贷款成数来看,考虑消费贷款、公积金贷款,2017年北上深广贷存比分别为55.5%,70.4%,79.8%和66.5%。
试想,70%-80%购房资金来自贷款,可见杠杆加到了极致。2015-2018年,“新晋”贷款人超过2亿,相当于90后的人口总和,比2014年至少增加了50%。截止2018年,居民把48万亿银行债务扛在肩上,约合每人欠银行3.4万元,这里面,50%是过去三年时间新增的。
2018年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1.2亿人,总资产6.8万亿,人均5.67万元;拆分看,81%的资产掌握在1.88%的人手中,人均233万元;剩下98%的人,人均资产1万元。拿14亿做基数,还债只占可支配收入里的1/10。但以买房的白领看,还债支出可能占40%-50%。
贝壳研究院《2018年全国购房者调查报告》显示,90后平均月供收入比为43.5%,80后为40.8%,80前人群为32%。这与中信建投最近的统计不谋而合,厦门、上海、深圳和北京的按揭收入比超过40%。一线等热点城市,楼市是否会出现新一轮回升,不取决于需求(需求嗷嗷待哺),而是取决于加杠杆的空间和能力。
5.
说实在的,即便银行愿意给你贷款,消费贷还能接济你,但如果房价不回调、收入不增长,老百姓真的“加不动”杠杆了。近期,京沪深首置购房占70%,改善占30%,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业内认为,若改善性需求发力,确实能激活市场(一套可能带动3-4套房),但改善型需求要面对更高的首付、月供,还有税费。总之,一线等热点楼市,到了休养生息、培育“韭菜”的时候了。刚需、改善,可以买,可以等。买的话,也不着急,多看看,货比三家,因为还是买方市场。
【新鲜出炉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此文时,请与我们联系授权,并在正文前署名及注明出处】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