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疫之下,数十万亿基建项目呼之欲出,以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市,尤以新基建更为亮眼,资本市场也掀起热浪。新基建,可谓国之新重器,特别是在疫情全球蔓延,金融市场动荡,贸易供应链停顿之下,承载着传统产业转型,振兴消费和内需的新基建,更被给予了厚望。

新基建之新,在于其是数字化基础设施,而对其共识的形成,来源于抗击疫情的全民实践。无论网上购物、线上办公、云上学习,还是码上管理、AI诊断、数字防疫,数字平台企业向全社会开放的数字化窗口,成为了疫情之下生活、抗疫、复工须臾不可离的新基础设施。

相对于5G、人工智能等“高精尖”的新基建,“铁公机”等老基建给人的印象,就是产能过剩。其实,深入到各大城市街区的深处,你就会发现,老基建的短板、欠账还很严重。比如,水电气路网宽带,这是城市初始级别的基建,但老化乱搭、雨污不分,“多户一表”、罐装煤气等,还很普遍。还比如,很多小区没有停车场、固定的物业用房、垃圾投放和分类点等。

再比如,很多老旧小区老龄化重,但没有电梯,没有无障碍设施,没有商业规划,小摊小贩无序摆设,人车混杂、秩序混乱。对城市的这类角落来说,传统基建红利都没有充分雨露过,遑论新基建!据公开数据,我国老旧小区约17万个,涉及4200万户居民,约占全国存量住宅的12%

不过,将加装电梯、适老化改造、社康修复、停车场和便利店配置等考虑在内,全国142万个小区,大约1/3需要改造。新基建高大上,很大程度上也要传统基建搭载。现实中,很多小区道路门牌不清,无安防呼叫,上楼费劲,附近无商业点,电信线路老化,宽带接入难,网络不稳,寄个快递都费劲。试想,传统基建功能较差,或缺失严重,新基建怎么落地?

所以,要让新基建红利荫护到每一个角落,传统基建的短板和欠账,一定要补上。近期,老旧小区改造明显提速,比如河南有3383个老旧小区,2019年改造了474个,剩下的在2020年底前要全部开工;2016-2018年,广州仅推进274个老旧小区改造,2020年前要完成779个改造;2019年,海南省只推进了41个老旧小区改造,2020年要完成153个小区改造。

另外,财政专项扶持的改造范围,也在扩大。除了水电气路网等市政设施外,针对疫情过程中暴露出的基层治理的短板,比如物业用房、垃圾投放和分类单独设置场所,社康中心建设,智能呼叫,加装电梯等也在提速。以加装电梯为例,街道、居委、社区、物业等合力动员,“一个楼栋一个政策”,各级财政奖补,一部电梯补贴20万(北京、上海补贴24万)。

老旧小区,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原本,由于基础设施缺失,片区价值日渐衰落,年轻人搬走了,留下的人得过且过,希望有朝一日也搬走。如果,水电气路网等市政设施完备了,物业管理和垃圾分类点有了,电梯装进去了,若再配置一个停车场,规划一下商业网点,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片区和房子的价值就被激活了。留下的人可能会装修房子,租客也活跃起来了。

基建,不论新老,都是公共用品,有短板,也有过剩。过去,各地倾向于修路,建博物馆,很多城市道路,一年就翻新一次,有的新基建(充电桩、智慧城市等)投入巨额财政。但是,基础研究、学校医院,老旧小区,这些在10年前就是基建忽略的领域,现在还一样。

所以,新基建,不要异化为资本狂欢、地方竞标赛。新基建上马也好,老基建“补短板”也好,不是轰轰烈烈的,一股风而上的,而是水滴石穿的,从基层微观个体的切实需求开始的。过去,总是热衷于大兴土木、瞬时似锦的大场面、大工程,但对基层的、需要久久为功的工作,走走停停,这是导致老基建表面过剩、但结构性短缺严重的原因。新基建要搞,但老基建不能忽略。不管新老基建,把底层需求的根基做实了,才不会导致过剩与短缺并存。

 

原创作者:李宇嘉

 

微信公众号:李宇嘉地产笔记

话题:



0

推荐

李宇嘉

李宇嘉

32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