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210日是“复工日”,但房企普遍推至17日(可能还要延)或干脆居家办公了。地铁、公交还未复工,口罩复工率只有76%,还能轮到地产?房企推后复工,是给其他行业复工创造条件,类似捐款、捐物一样做贡献。人人都知道,哪个行业苦,也轮不到地产苦。贡献越大,随后反弹越明显,深蹲才能大跳嘛!当然,先得“深V”,然后大跳,布局的机会来了。

1.

战“疫”还在进行中,但生活还要继续,“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疫情防控、国计民生,这两大领域是复工的重点,比如口罩企业复工率已经超过76%,防护服企业的复工率也达到77%。对于房地产来说,“快周转”就是生命线,加快施工、加快卖房,从来都像打仗。

 

但是,即便开发商异常的心急,复工也是一块热豆腐。210日,复工第一天,但笔者获得的消息是,越多越多的房企,决定再延期至17日之后。觉悟高的恒大率先响应,万科、碧桂园、融创、龙湖、华润、旭辉、新城等TOP20房企,都推迟至17日,或干脆居家办公了。

 

复工复产,将导致人群集聚。为降低二次疫情,各地都制定了报备制度,甚至是严格的前置性审批条件:

首先,在办公场所、作业区、施工现场,消毒水、口罩、洗手液等物料配置要齐备;

其次,定时高频消杀,启动移动打卡、健康报到、饭盒打饭、食堂分餐等;

最后,工地封闭,到岗员工排查,每个办公室只能有2-3名工作人员,员工分开居住。

 

TOP50开发商城市公司老总说,前两个条件容易达到。不过呢,“一罩难求”啊!幸亏他层层求人,50人的团队才有了备用口罩。据悉,但凡超100人的公司,口罩就是个大问题。前面讲了,口罩复工率也仅仅为76%。可想而知,人流、物流从暂停的“0”到启动的“1”,还有个过程,劳动力、生产线、设备、材料,难以一下子获得。不难理解,为何富士康也要生产口罩了。

 

2.

笔者打电话给另一个开发商朋友。他说,“施工现场还没有复工,售楼处还在关闭,复的哪门子工?复工有什么意义呢?”说的也有道理,前端的销售没有任何业绩,后端的工程没有进度,复工也确实没有太大意义。不过,该公司的老板急的不得了,集团210号准时复工了。

 

但是,除了给大家打打气、发发红包,准备防疫的物料,应对一下街道、卫生部门的上门检查,讨论讨论疫情对项目各节点的影响,下一步拿地、销售策略(要不要降价)、货值铺排,如何在疫情过后“抢进度、抢工期、抢销售”,把失去的市场补回来等等之外,也没有别的可干了。

 

这两天,老板们急躁的情绪,慢慢缓和下来了。即便不考虑建筑材料、混凝土、施工单位复工滞后的影响,上下游物流还未恢复到正常的影响,试想,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上面要求“一刀切”杜绝二次疫情的情形下,冒然复工,一旦产生疫情,就是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这样的话,不仅开发商的诚信分要被扣掉,施工单位、建筑材料、设备“招投标”,拿地、城市更新等,都会受到冲击,而且所有员工都要被隔离,而隔离的费用也全部由公司承担。某TOP50开发商开发经理说,监管部门给他们讲的是,“牺牲短期、赢得长期”,这绝非客套话。

 

监管部门还说了,“地铁、公交还未复工,关系疫情防控的产业、关系民生的产业,也还未复工到正常状态,口罩还未达到100%复工,开发商就别再添乱了。再说,比损失,你有餐饮、旅游、交通、娱乐等服务行业的损失大吗?比辛苦,你有卫生系统、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辛苦吗?

 

“再说,疫后重建,你们的日子差不离,格局要高一些,再等等吧”。所以,无怪乎复工条件异常苛刻。这家TOP50开发商的很多在建项目,监管部门看了几次,还是未发“通行证”。理由是,工人太杂了,自律性无保障;居住条件无法满足“一人一间”,谁也保证不了“0疫情”。

 

3.

所以,开发商在建项目,复工要延后,不管新项目开工,还是老项目施工、竣工。一方面,工人无法及时返城;另一方面,整个地产物流体系,还未恢复到常态。后端的销售也如此。春节前,各地叫停售楼处开放,到现在还未开放,某开发商营销总说,没有时间点,要等通知。

 

最大的可能是,等待疫情“一级响应”取消以后。也好理解,商品房售楼处,是人流复杂、密集的区域。及时关闭,对降低人流集聚、疫情扩大是很必要的。这个理,大家都能想得通。210日,即便复工,但笔者所在的广州,要求开发商营销部门每个办公室,不得超过3个人。

 

由此,各大开发商纷纷开启线上售楼。比如,各种直播线上看房或看样板间,通过视频聊天看沙盘、VR看房、模仿“网红”卖房等。此前,房企营销线上渠道,主要用来展示和体验,开发商并不重视。但现在,形势明了,房企要与国家共克时艰,逆境中切换赛道、转变思路。

 

那位营销总说,他们的网上售楼处开了近20天了,龙头房企网上“引流”的做法,他们也都学习了。到现在,浏览的有7000多,但无一下单。也很正常,这个特殊时期,想买房的人真不多。不过,眼光放长远些,不能等、不能靠,先把渠道建起来,流量先上来,暖暖场、造造势。

 

说不准,就像2003年之后淘宝大放异彩一样,今年或许是“网上售房”的元年。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展示出让购房者信赖的房子。近期,很多开发商推出“无理由退房”,有的长达半年。其实,如果利用VR全景呈现、全方位解答,质量和退房都有保证,网上渠道也不是不可能。

 

4.

劳动力也好、物资也好,流通起来,才能复工复产。但恰恰,这与疫情防控对立。特别是,现在是返城高峰,大规模流通,自然增加疫情爆发的可能。政策很明了,战“疫”,要毕其功于一役,拖得越久越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稳定。索性再咬咬牙,争取2月结束战斗,3月打扫战场,二季度再发力经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在、需求在,市场在,经济就没问题。

 

截至211日,全国新增病例连续8天下降,湖北新增病例也创下8日新低。毫无疑问,战“疫”进展亮眼,得益于延迟复工、隔离等。这样来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复工晚一点,这点儿损失,要咬牙忍耐的。不过,近期网上被调侃的各色“封”,例如封路、封村、拒入、劝返、查后备箱等,需引起重视。笔者认为,避免更大损失,“小害换大利”,小区封闭、错峰出行、返城隔离,这是合理的,但基于一味地“卸责”,严得奇葩的“封”,这是要不得的。

 

近日传出,极个别外来人口未如实填报信息,甚至隐藏信息,导致疫情,整栋楼、整个小区被隔离,搞得大家很紧张,也逼得有的地方出台不当政策,不允许租户进入本社区;有的地方甚至规定,施工项目只能雇佣本地户籍的劳工。当然,政策有点简单粗暴,甚至带有歧视性,确实要不得。但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性、各地的责任,每个人都清楚,严厉确实也有严厉的道理。

 

当然,每个人背后,可能有房贷,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家。但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试想,这个战“疫”何时结束?个人的“小利”,与前线医护人员拼死拼活,拼到晕倒相比,与因疫情失去的生命相比,与被迫再推的复工复产相比,与全局损失相比,熟大熟小?所以,不做任性妄为的刁民,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做合格的市民、合格的社区人。

 

5.

当然,近期一贯的政策宣传是,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从治理的角度和政治智慧来讲,这是个辩证的关系,要在动态中逐步解决。不能等到疫情完全结束了,再来抓复工复产。且不说,经济受了受不了,不复工的话,整个物流体系、原材料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就无法恢复。

 

导致什么结果?直接服务于疫情防控的产业,就无法正常运转,或导致疫情防控受到影响,或导致前线医护人员、疫情指挥和参与人员的工作、安全,受到冲击。比如,“一罩难求”的问题,表面看是复工率没有达到100%,但背后的问题则是工人难到岗,原材料匮乏的问题。

 

所以,还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讲规则、讲标准,视情况、视需求,在动态中解决问题,防疫和生产“两不误”。就像病人出院有标准一样,哪些行业要优先复工?产能利用率要到什么水平?率先复工行业上下游相关行业有哪些,各自需要复工到什么程度,产能利用率要到什么水平?

 

大家都想复工,谁也不想损失,但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同。大局感强一些,权衡利弊,权衡短期损失和长期损失,权衡短痛和长痛后,有先有后地复工,损失多方承担,这个都要理解。先复工的,相关上下游要支持,但复工的标准要明确,复工后的生产过程中,防疫物料的准备,个人自律和自我防疫,企业自我检查和监督,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必须要到位。绝不能,为了不出一例疫情,一味地“免责”,搞出各种奇葩的封锁,既不利于疫情防控,又有损复工复产。

 

近期,开发商表现还是不错的,捐款捐物、减租免租。特别是,物业人员也冲在了第一线,与社区、社康、街道、居委一起战斗,让千千万万的业主感受到,房子重要,物业也重要。未来,物业还将在社区战“疫”这个新前线,继续冲在前面。对于地产这样的行业,尽管复工不那么急迫,但要考虑到高负债率、高周转率的现实,考虑到债务到期和利息支付的刚性。

 

这些,不是没想到,而是防控疫情、国计民生的行业复工,还在进行中,房企就只能靠后了。这是做贡献,为降低集聚、降低新增病例做贡献,就像捐款捐物一样。谁都知道,哪个行业苦,也轮不到地产苦。需求摆在那里,并不是消失了,只是延后了。下一步“疫后重建”,地产政策松绑,“V”型反转;即便政策不松绑,搭货币、财政、基建的政策便车,快活得很。再不行,就降价销售。疫情重的地区,除湖北外,就是广东、浙江,降价的话,是不是机会来了?

 

原创作者:李宇嘉

 

微信公众号:李宇嘉地产笔记

话题:



0

推荐

李宇嘉

李宇嘉

32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