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st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烧”

 

总之,此次对经济的影响,确实比较大。对地产而言,无论是开发,还是销售,都随着人流、物流暂停而停滞。要知道,一季度可是传统的“小阳春”。目前,市场比较悲观,资本市场已有反应。不过,理性看待,事件是一次性的外生冲击,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临时性扰动。

 

也就是说,它没有对经济肌体(国家机器、社会组织、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等),形成重创;没有对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意愿,形成重创。就好比,一个企业或个人少了一个月的收入或工资,当月或下个月会过得比较痛苦,但这个坎儿容易迈过,再往后就无大碍了。过两年后,回过头再看,它只是前进路上的一块小石子。事件过后,一次性扰动结束了,经济运行回到正轨。就像可口可乐前董事长伍德鲁夫所言:“假如我的工厂被大火毁灭,第二天我又将重新站起。”

 

2nd

开发商,把困难考虑足一些

 

对地产来说,开发、销售、物业,都会受到明显的冲击。但是,一季度,本来就是房地产开发的淡季,笔者认识很多开发商,他们节后都要到正月十五才上班。此次事件,复工推迟到29日,也就是正月十六。所以,影响并不是很大,关键是每个责任单位,要控制住局部问题。后续,如果加快项目审批,三四季度环比增长会反弹。

 

我认为,开发商现在要做的,首先是把困难考虑得更大一些。什么意思呢?由于建筑工人,很多来自疫区,项目复工时间点,可能要延后。对项目开发而言,可以把很多项目设计环节(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的工作前置,这些工作都是标准化的,可以通过远程办公来提前推进。从此次事件应对来看,只要分工到位,激励机制明确,责任心强,组织有保障,困难都可以克服。

 

开发商可以与设计院(建筑设计)、政府部门(规划设计)提前沟通,把设计图纸和材料采购或招标清单等基础性的工作做在前面;项目规划设计有争议的点,提前与政府住建或规划部门沟通好。其实,事件后的重建工作,已开始考虑,政府也很着急,毕竟今年是“十三五”和脱贫攻坚收官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界的压力也很大,项目推进对政企双方都有利。

 

3rd

需求,未消失,延后了

 

当前,政策很坚定、态度很明确,就是要毕其功于一役,长痛不如短痛。索性横下一条心,哪怕牺牲2月份的经济,也要将其彻底扑灭。所以,各地政府发文,关闭售楼处,以最大限度减少公众聚集,后续开业视事件控制情况再定。一季度楼市销售,惨淡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不过,此次事件对非耐用消费(娱乐、影视、餐饮等)影响很大,而商品房是耐用消费品,需求不会凭空消失,只是延后了。打算节后买房的计划,因事件不得不推迟购买,“小阳春”惨淡。但根据过往经验,事件导致哪个行业受损,哪个行业就会发布“疫后重建”的政策,2003年的“非典”就是这样的。后续,预计刺激消费,鼓励楼市“刚需”的政策会发布和实施。

 

即便事件彻底控制住,需要半年时间,上半年楼市销售惨淡,也不要紧,下半年可以将失去的市场,全部弥补回来。对于商品房市场来说,这几年销售量大起大落,大家不都适应了吗?当然,开发商资金链都紧张,还款高峰期到来,“快周转”的基因驱使下,每周、每月都有新盘入市。

 

本来,去年底国家强调“稳字当头”,首次明确“三稳”是楼市长效机制目标,调控政策也好、货币政策也好,都开始友好,各界预测2020年的“小阳春”值得期待,开发商也跃跃欲试,新项目早已建好了售楼处。突如其来的事件,打乱了项目入市计划,对本已紧张的资金链形成冲击。

 

4th

直面“不确定”的常态

 

目前,各种网络房产交易平台已经到位,建议,开发商开通网上卖房,只要做好质量承诺、退房承诺,保险公司提供担保,银行按揭、产权手续可随后办理,网上这个渠道,完全可借此次倒逼的机会,建立起来。当然,即便如此,上半年商品房销售也会明显下降,中小开发商资金链也承压。

 

不过,这个压力只能靠开发商消化了,危机管理本来就是企业管理的应有之义。过去太顺了,高收入、高增长,貌似想当然。现在,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只是未来不确定性的一个方面,企业家要把“不确定”作为企业经营的背景。告别“拿来式”红利,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

 

近日,来自笔者老家的西贝,高喊活不下去了。纳闷了,过去不是耀眼吗?年销售额达到50多亿,实行创业合伙人制(门店占40%股份,总部占60%)。总部绝对大股东的贾国龙夫妇,每年拿出自己50%以上分红发奖金。怎么,连2个月都挺不过去,谈什么企业管理和危机管理?

 

对于西贝,老板承担一部分,合伙人承担一部分,2万名员工工资降一点,不就过去了吗?至少,不像很多民企,已经倒下了,你西贝还活着,这对企业和员工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总之,局部的问题、短期的问题,不要指望靠撒泼耍赖,哭着求“救济”,妄想靠国家货币漫水来解决。

 

5th

物业,自我革命来临

 

相比地产开发和销售,对物业企业来说,此次事件的影响最严重、最深,恢复的难度也最大。因为,物业管理涉及到的人员更多、更复杂,人流更加频繁和密集。首先,节后返城叠加交通“解封”,进城高峰即将开启,压力最大的就是社区,这给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物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琐碎的工作很多,比如来自疫区的人员监测和填报,自我隔离和体温监控,社区卫生和检疫,病例监测和上报等等,这些都考验着物业管理能力。好在,各级街道、居委、业委会将牵头开展这项工作,物业管理只是其中一环。对于广发业主、租客来说,也将是自我管理上的一次洗礼。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我们每个微小的个体,对整个国家、社会的影响是如此之大。这几天,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不断有惨痛的教训冲洗我们的大脑。某些个人,由于自己一时的不理性、任性,甚至是鲁莽无知,自身被传染的同时,给家庭、家族,同事或企业,带来巨大的灾难。对物业管理,也是一次“危中有机”的自我革命,把人与环境的关系协调好,物管才有未来。

 

6th

个人,管理好自己

 

关于安全返城、返岗,钟南山院士给出了5点建议,大家要牢记、谨遵,并内化为自己未来一段时间的生活习惯(想想也难受,此次问题,不就是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吗?)。而且,返城后要将自己锻造成一个文明自律的社区人。除了个人卫生之外,要遵守社区关于隔离、信息填报、检疫等相关的规则。

 

灾害的另一面,就是问题暴漏和自我反思。此次问题,将我国基层治理能力之薄弱、之松散,暴露无遗,也敲响了警钟。迈向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转型、消费崛起、科技创新,更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政府决策再英明,如果中间的行业和组织自律“掉链子”,微观的十几亿居民个人没有自我约束、我行我素,那也是白搭。所以,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在疫后全面推进,而我们每个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

 

原创作者:李宇嘉

 

微信公众号:李宇嘉地产笔记

话题:



0

推荐

李宇嘉

李宇嘉

32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