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
 
钟院士说,拐点快要来了,我们都相信。但高传染性、高致病性,这是铁的事实。所以政策很坚定,毕其功于一役,长痛不如短痛。横下一条心,哪怕牺牲2月份的经济,也要将病毒彻底扑灭。所以,原本喧闹的春节假期,按下了暂停键;全国绝大部门省市,公共交通停运。
 
笔者老家内蒙古,尽管疫情较轻,但长途客运都停摆了。国家发文,春节假期在2月3日结束,全国各地的企业复工,普遍推迟到了2月9日。上海、广东、浙江等人口流动大的区域,把春节假期推延至2月9日。这样算来,整个假期长达22天,这是史无前例的“放大假”。
 
还不止于此,即便2月9日正式上班了,但你想一下,从按下暂停的“0”到恢复常态的“1”,这个恢复远没那么轻松。地铁和公交出行,各种出差和会议,各种访问和活动,可能都会受到冲击而继续延迟,或有人无法参加、不愿参加。疫情重灾区的员工,可能无法按时返回岗位,即便返回了,也要检疫、隔离14天。要恢复到像往常那样正常上班,可能要到2月中下旬了。
 
2
 
这几天,紧张的情绪缓解了,大家开始考虑,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有多大,“影响比较大”,这是毫无疑问的,相关文章也铺天盖地。但我觉得,有几个问题需要正本清源。首先,绝不能拿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与此次新冠疫情对比。那时,我国正值经济最快速的上升期。
 
2001年加入WTO,叠加90年代国企改革,房改开启,城镇化处于30%向上推进的加速期。多重红利叠加,中国是一艘高速行进中的舰艇,非典只是前面的一朵“小浪花”。当年二季度,GDP从一季度的11.1%降至9.1%,三季度迅速反弹至10%,并未影响随后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
 
另外,从影响区域上,非典集中在广东、香港、北京、山西等少区域,而新冠疫情从九省通衢的大武汉,东南西北蔓延至全国版图;2003年我国人口、物资流通频率很低,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半径,并未受到多大影响。此次新冠疫情面临的背景是,中国已形成了高效的物流体系,以及高铁、飞机为载体的大范围人流输送体系。为了扑灭病毒传染,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更重要的是,非典时期的2003年,我国还是个第二产业主导的国家,第二产业的GDP贡献率57.9%,第三产业贡献率39%。17年后的2019年,我国经济结构为:第一产业贡献率3.8%,第二产业贡献率36.8%,第三产业贡献率59.4%。区域上,都市圈成为增长极,19个都市圈贡献了80%的GDP。作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也好、作为引擎的都市圈也好,人流密集(特别是外来人口)是最大的特征。这次疫情,信息铺天盖地,让大家原地不动,返城延后。
 
还有一点要注意,2019年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57.8%,而2003年这一水平仅为37%。而人口流动按下暂停键,大家都“宅”在家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消费,包括传统春节在内的一季度,本来是消费最热闹的时期。总之,就经济影响来说,此次新冠疫情影响较大。
 
3
 
但是,我们要站在更高层面来看问题。这个春节,估计很多人对蝙蝠有所解了,仔细思量,不难发现,传染病毒、自然灾害、金融危机一直伴随人类,隔几十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年,这些灾难就来一次。14世纪,欧洲爆发“黑死病”,夺走三分之一的人口;2003年非典全球患者8437人,死亡率接近10%;2018-2019年美国流感,3千万人被传染,死亡人数达3万左右。
 
逢八不顺,我国经历的1989、1998、2008、2018,哪个不是大风大浪,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拉长历史看,每一类传染病,其肆虐是有“期限”的,结束便意味着人类这个生物体,具有了战胜或与其和谐共处的本领。从经济角度看,新冠疫情影响,绝无“黑死病”和瘟疫、鼠疫等冲击大。
 
有人说,“黑死病”催化了文艺复兴。不管真还是假,现在看,它并没有影响到欧洲后来的工业革命。人是短期化的,往往受不了短期痛苦,会放大短期影响。比如,老板要扣你这个月的工资,你会很难受。心里想,这个月很难过了。但一年后,回过头再看,你就不这么认为了,不也过了吗?拉长5年看,疫情也将与2003年非典一样,只是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朵浪花。
 
但是,作为个人也好,国家也好,要“长反思”。教训可以吃,单可以买,但背后的积弊和问题,一定要认清楚,确保以后少犯、不犯。对于这次疫情,检讨某些国人吃野味,检讨人类“征服自然”的王者心态,相关文章,近期可谓汗牛充栋。此次新冠疫情,我们该检讨什么呢?
 
4
 
当然,要敬畏自然、敬天悯人,不吃野味。但前面讲了,包括病毒在内的各种灾难,自打人类诞生,就相行并生。关键是,怎么去应对突发事件。1月29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接受专访表示,病毒此前未知,对专家们来说,对病毒的认识也是“日新月异”。
 
至于武汉疫情的应对是否“缓慢”,曾光说,武汉此次应对疫情的行动“慢”,主要是由于科学认识的问题,但也不排除一些决策上的犹豫,主要出于对自己认识的不自信。大家都拿旁临日本来比较,羡慕人家在应对地震灾害,从娃娃抓起,深入人心,应急处理上是多么的妥当。
 
殊不知,这是上百年地震频发,几十万人死亡,倒逼的结果。当然,也是一个国家进入现代化的标志。武汉“慢”了一点,或许不应该,这说明什么呢?这几年,武汉是新一线城市的宠儿,“网红”的不得了,整个城市是个大工地,但11月就发现了病例,一直到春节前几天,才开始部署呢?
 
一方面,对病毒的认识有缺陷。这说明,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还有待努力,这是我们早就认识到的短板;另一方面,我们的治理体系、治理的现代化,还远不到位,这可是不久前的四中全会提出的啊!当代国家治理,由政府治理(政策和管制)、社会治理(社会组织和行业自律)、百姓自我约束三部分组成。
 
大武汉,外表很光鲜,但城市治理,还差一截。疫情是一场大考,主政者必须亮出真本领,城市治理要亮出真本领。不管是危机处理、资源调度,还是社会管理、舆论引导,说到底,考验父母官的治理能力。率先披露“出现SARS”的那8位市民(医务工作者),他们的判断是对的。
 
但是,他们的意见不仅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反而被相关部门约谈。说明什么,治理能力有待提升。搞管理的人,要尊重医学专业,不能本位主义。再比如,蔬菜本来不缺,但都到超市“抢菜”,就缺了,你抢的多了吃不完,烂了;没抢到的,吃不上蔬菜,便秘。这说明什么,也是微观治理能力。
 
5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但很多地方,为了不让疫情增加,封闭高速公路,没有比这更蠢的了,很难想象!这也是底层治理上的问题。我们的邻国,除了大爱无疆,向我们伸出了支援之手外,政府行动有条不紊。截止到28日,日本7位感染者中6位是湖北人,仍给几位湖北省游客长达30天的特别滞留签证,允许他们在旅游签证到期后,继续滞留日本一段时间,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更感人的是,一位在北海道旅游的武汉游客,26日在微博上晒出了一个红包。他说:“今天入住了札幌酒店,酒店方得知我是武汉过来的游客,问了我有没有什么不适?如果有,要拨打房间内电话通知他们,给了我详细的就医指南,言语之间没有任何歧视。办完后,还专门拿出一对红包,说今天是中国的新年,祝你们新年快乐!我真的很感动。”这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而我们呢?一拨沪人和一拨鄂人,在名古屋机场大吵大闹,不懂得主动向当地医疗机构申报,不懂得用科学的手段去应对和防护,不懂得去找领事馆协调。我们,不缺高大上的地标,不缺富豪。在迈向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征途中,缺什么呢?缺的就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的转型,一个人的成长一定是经历阵痛的,所有的生物界的蜕变、凤凰涅槃,都是痛完以后整个人成长了,国家也是如此。我国迈向高质量增长,不仅仅针对经济层面,还包括多层次的治理体系上。
话题:



0

推荐

李宇嘉

李宇嘉

32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