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0年,第一批80后步入“不惑”年代、第一批90后步入“而立”。不知不觉中,“新新青年”已是社会中坚了。他们的压力很重,工作和生活节奏快,结婚买房压力大,父母养老难,子女教育难,自己职场难。2020年,很多人期望收入高一点,月供降一点,可以理解。过分批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不该有的是,很多年轻人过分老成、悲观,把困难老是挂在嘴边,老是摆在辩论席,时间浪费在抱怨上、浪费在刷频上。手拿保温杯的中年人还在继续奋斗,心无旁骛,我辈青年们该如何?中国有极其完备的基础设施、全球最大的供应链体系、世界最大的统一市场,14亿人充分链接,创造出巨大的市场机会。你该干什么呢?看看手中的资源,脚下的路,先干起来。春节期间,希望不要再谈房子,多谈点具体的工作计划,年后开干!
 
1. 年轻人,不该老成!
 
临近春节放假,本单位组织新年茶话会,领导让大家畅所欲言、尽情吐槽。关注的问题不外乎,升迁、收入、买房。当问到2020年你有什么愿望时,坐在后排的几个90后的年轻人,羞涩地说到,希望2020年工资涨一点,房贷压力降一点。领导很诧异,我们单位收入不错呀,怎么年轻人贷款压力,竟然如此大。一问,都买了接近100平米的房子,房贷月供在1.5万元左右。
 
领导说,你的“小目标”,是不是订的太高了。由此想到,不久前见到一位刚刚毕业的90后博士师弟。博士毕业,应该高兴,终于从繁重的毕业论文脱身了,终于走上社会。但惊奇的是,这位仁弟,脸上毫无轻松感、兴奋感,反而苦笑着说:早毕业的同学,已有房有车了。我自己呢?起薪扣除房租,不比在学校时导师给的津贴多多少,真不知头顶这个帽子有啥用?
 
这还没完,接踵而来的压力是,结婚、买房、买车、生小孩。说到这儿,这位仁弟更是一脸惆怅,彷佛这辈子交给苟且偷生了。年轻人,在我们印象中,就该有朝气,而不是一副被生活摧残得千疮百孔的样子,给人以世故、老成而悲观的印象。为啥出现这种情形呢?而且,上面这几位,都是有学历的年轻人,一般印象中,该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意气风发,与天公比高啊!
 
2. 再谈谈年轻人的压力
 
已经到来的2020年,第一批80后步入了“不惑”年代、第一批90后步入“而立”年代。不知不觉中,我眼中的这些“新新青年”已经是社会中坚了。要说真正老了的,该是我们这些70后的人群。问题是,从我目前的状态看,我没发现自己老了呀!为什么“新新青年”这么老成?
 
很多人都在讲,当下的时代,对80后、90后等年轻人不公平。仔细盘算,貌似还真是那么回事,这些“新新青年”进入社会时,就面临着史上最难“就业季”(好像每年都说当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即便找到了一份收入相对不错的工作,每天也要起早贪黑地挤地铁,工作和生活节奏很快,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再过几年,结婚买房了,还要跨越这山望过那山高的房价。
 
80后、90后还有一个标签——“421家庭”,可谓“上有老,下有小”,中间的自己也不轻松。现在,80后、90后的父母,可能都有退休工资,但4位老人的养老压力,压在2个小孩身上,真不容易。当下,小孩教育的压力,才是最大的。不管是投入的精力,还是财力,或是期间的心酸,估计只有80后、90后父母最清楚了。当然,“新新青年”自己养老积蓄,也不能落下。
 
3. 过分批评,“站着说话不腰疼”
 
现在,遍地黄金的日子过去了,低垂的果子已经没了,投资创业的“风口”都是60后和70后上一辈们的。经济高增长过去了,搭上上升的电梯,分享红利的时代over了。说白了,容易赚钱、轻松过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过去几年,互联网、新零售、数字科技等“风口”很多,但现在,这些行业都高位回落了。留给“新新青年”的是,必须以更高强度的竞争、更快节奏的工作,应对高房价、高教育成本、高生活成本,应对父母的养老,绸缪自己的未来。
 
所以说,我们这些70后们,以及我们的上一代——60后们,绝对不能以我们的“想当然”,我们那个时代的惯性,就说80后、90后老成、世俗、现实,没有崇高理想,批判他们“哪里挣钱多,就往那儿跑”,“有时靠投机取巧甚至计谋,谋取机会、投机钻营”,“动不动就跳槽、一言不合就换工作”等等。可以说,这些批评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都是脱离现实的空谈理想。上一辈的年轻人,虽辛苦,但机会大把,可谓“幸苦”,而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心苦”。
 
4. 保温杯里是油腻,更是坚韧
 
不过,茶话会上,领导对90后善意的批评,还是有一些道理的。比如,领导说,他年轻时最辉煌的时光,在农村度过了。虽说工作不分贵贱,但确确实实是浪费人才。而且,那时的饥饿感,现在半夜醒来还会反刍;那时的绝望感、无力感,现在想起来都一身冷汗;90年代,所在的国企搞改革,不得不带领下岗工人搞“二次创业”。学打字、学外语,学习新经济,从头学起。
 
不过,长期对抗苦难与宿命,练就了这位领导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品质。现在快他60岁了,每天仍5点半起床,先锻炼身体后早读,了解行业形势、同业动态,然后开启一天的工作,当天飞机来回是家常便饭。领导说,年轻人,既然买了100平米的房子,就该拼命工作,不能大量时间花在微信与抖音。现在,知识迭代很快,产业周期缩短,每个人都该终身学习。
 
但是,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学习就停了,在一个地方猫下来,懒惰也好、躺在暂时的舒适区也好,干脆不前进了,不愿意迎接或接受新的挑战!领导重音强调,你们知道吗,现在的工作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均衡的人。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很多具体的工作,当然需要一定的知识,但更需要书面材料、口头表达、PPT制作,知网或朋友圈的知识更新,健康的心理和身体。
 
但恰恰是,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毕业生,连最基本的一个单位会议的通知也写不好,口头表达、PPT制作更是差强人意;学子们军训晕倒、病倒不在少数,学校常规体能测试中,长跑成了不少人的“噩梦”;每隔几分钟,刷朋友圈,是不是常见的事?知识更新了多少呢?当拿着保温杯的中年人还在继续奋斗,雷军、马云、郁亮等财富自由的人,仍心无旁骛,我辈青年们该如何?
 
5. 看看手中的资源,脚下的路,先干起来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地球自西向东,日升日沉,分给每个人的都是24小时。罗振宇跨年演讲说,当下的中国,从电梯模式(跟上就能分享红利)切换到攀岩模式(自己努力去挖掘红利)。尽管很难,但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中国有极其完备的基础设施、全球最大的供应链体系、世界最大的统一市场,14亿人充分链接,创造出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1980年后出生的消费者有7亿多。相比70后、60后,他们有着更充分的细分,更个性化的主张,更高的审美和性价比要求,消费也更加社交化、碎片化、分享化、速捷化、情感化。通过互联网、基建设施和新消费人群互动,需求深度不断细分、再细分,比如奶茶都有N个种类,针对各种菜品的小家电种类繁多。广度上,这张互联互通的大网,迅速扩展至中西部的每一个乡村。
 
只要努力多一点,就能获得超越苟且的红利。前提是,躬身入局,不是置身事外,把困难老是挂在嘴边,老是摆在辩论席,时间浪费在抱怨上、浪费在刷频上。不要去看网上那些太多的负能量和“毒鸡汤”,不去看一惊一乍的标题、人云亦云的情绪,多看看快手上带货的人,是怎么在中西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商机的。你该干什么呢?看看手中的资源,脚下的路,先干起来。
 
6. 春节返乡,别再说房子了
 
至少,现在大多数的85后、90后、00后年轻人,父母能资助买房的首付款,甚至直接跳跃至了“房二代”,从父母那里继承一套房子,或一步到位至改善了。这在50后、60后甚至是70后那一代人的眼里,是不可想象的。尽管,那时的房子都是政府或企业免费分配的,但大多数人都要排队数年才能分到。即使分到了,很多职工都是三代人挤在50平米的逼仄空间里。
 
那种煎熬和窘迫,在当代年轻人看来不可思议,但确实是几代人共同的清贫记忆。年轻人、住房难,大城市、居不易,这是全球共性。国外发达国家的居民,首次购房年龄为41岁,他们进入社会后要经历20年左右的租房生涯,然后等到积蓄足够买房了,才能实现“居者有其屋”。我国居民首次购房年龄为27岁,收入不如发达国家高。这时买房,首付款和按揭月供压力,能不大吗?
 
责任大了,能力就得强起来。不管买房、租房,现在居住条件比过去好多了。居住问题基本解决,接下来就是心无旁骛、好好干活。马上春节了,有的人准备回家,有的人正在回家的路上。前几年春节,房价涨得快,返乡置业很旺盛,过年大家都在谈房子。现在,资金回归实体,房价不再大涨了,可谓洗尽铅华。既然泡沫的、浮华的褪去了,大家就谈点实在的,年后就开干!
 
原创作者:李宇嘉
微信公众号:李宇嘉地产笔记
话题:



0

推荐

李宇嘉

李宇嘉

32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