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笔者在深圳的某公务员朋友说,自打8.11”后(国家发布支持深圳创建先行示范区文件的日期),他和他的所有同事就开启了加班模式。据他讲,除了他们系统,这段时间很多深圳的机关事业单位都在践行着“996”工作制,白天开会(有时还接待内地兄弟城市来取经)、晚上写材料,堪比科技园区挑灯夜战的“程序猿”。朋友苦言,领导经常说的话就是,“我们的责任很大,能力就得强起来”,“我们的能力很强,所以上级赋予我们的责任很大”。

确实如此。这两天,深圳市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025年要完成的“三大战略,127个事项”。细数这127个事项,无不是重大事项。描绘重点发展地区,都是要向“全球”、“国际”、“枢纽”、“世界一流”等目标打造;改革事项的,都是要“率先”或“突破”,这才能不辜负先行示范这个头衔。所以,正如朋友所言,对深圳广大干部来说,必须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气魄。

当然,除了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气神,重大事项落地,多半还得要有钱。举个例子,深圳要建跨珠江口“通道群”,比如深珠通道(深珠公铁复合通道)、深中城际(深中轨道交通)、深圳外环高速西延跨江通道(深圳东莞界河一带,跨越珠江口到南沙龙穴岛、万顷沙)等;深圳建设第二机场、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迅速补上教育医疗短板等。总之,2020年大基建要全面发力,像深圳这样人口密集,前景无限好的城市,自然是基建的主战场那之一。

深圳先行示范,不能光顾自己1997平方公里那一亩三分地,最重大的使命,就是要带动周围小兄弟们过上好日子,“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以一域服务全局。深圳成为“大基建”在主战场,就是与周围小兄弟互联互通。任何基建,都要“砸巨资”,钱从哪来?近期,距离主城区100公里的深汕新区,解冻了购房政策,“以家庭为单位,限购2套房屋,但5年内不能卖”。信号很明确,就是要鼓励大家买房,鼓励分享区域长期红利,但不鼓励短炒。

也就是,以长期红利做担保,让地产给区域开发融资。以地产开发支撑基建,助推企业投资,区域打造成“增长极”的独角兽,兑现长期红利。经济好,产业兴,地产盛,这符合经济规律。越是发达的区域,经济越好、配套越全,地产发展得也不错,房价自然不会低。粤港澳大湾区对标的东京大湾区、旧金山大湾区,它们领全球创新之先,但核心区房价也是全球最高的。“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意指靠地产拉动经济,这种短期行为得不偿失。

短期不刺激,那长期呢?实现地产繁荣与基建投资、产业打造、区域开发、人居和谐等协同,这就是管理层希望看到的地产新模式。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18年工作成效时,有一个全新的表达,“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实际上,这句话是对今年以来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的一种肯定性评价。因此,对房地产政策的认识,必须要跳出量价和供需的架构。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广州(包括南山)、佛山、珠海、中山、惠州、深圳等熠熠生辉的大湾区城市,近期步调一致地调整了楼市政策,而深圳更是惊人般地连续发布利好楼市的举措:“双11”基本取消了豪宅税,“双12”退出了公寓“只租不售”,还有深汕新区解冻商品房市场。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让房子流转起来,促进供销两旺,并带动深圳一个又一个“史诗级”的土拍,助力深圳2025年完成“三大战略,127个事项”。不要担心会偏离“房住不炒”,深圳在房地产长效机制上已先人一步,“双限双竞”常态化了,卖地就是对接人才、对接实体经济。记得一点就行了,深圳发展好了,外围才会好;深圳越好,外围就越好。

 

原创作者:李宇嘉

 

微信公众号:李宇嘉地产笔记

话题:



0

推荐

李宇嘉

李宇嘉

32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