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语1122日,深圳6块住宅用地集中出让,可谓今年规模最大的土拍,但最终却以冷淡的结局收场,出乎了业内很多人士的预料。6宗地无一宗触及地价上限、无一宗转入竞配人才住房阶段。其中,有2宗以底价成交、有1宗意外流拍,有3宗以21%-25%的低溢价率成交。媒体惊呼?这可是寸土寸金的深圳,我大先行示范区深圳啊。为何?是不是全怪“双限双竞”呢?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是。根本上,楼市被赋予太大期望,但它远没有那么强大。

 

1.出乎预料的冷

此次,深圳推出的6宗住宅用地,总建面77.6万平方米,挂牌起始价132亿元,最高限制价191亿元。对此次土拍,媒体普遍冠以“最豪”土拍,这是因为,相比“6.24”那次土拍,此次土拍总建面足足多了近10平米,近80万平米的总建面,相当于深圳一年新房成交规模的近1/3

 

面积差不多,此次5宗地成交总价127.51亿,“6.24”土拍,成交总价达224亿元,几乎相当于此次成交总价的近2倍。从最终配建的人才住房看,“6.24”那次土拍,竞配人才住房面积13.7万平米,占到总建面的23%,而此次竞配面积只有9.57万平米,仅占总建筑面积的12.3%

2.前后反差巨大的龙华地块

相比“6.24”那次土拍,此次6宗地的区位略逊色一点。不过,就拿市场最关心的龙华地块看,此次竞拍的地块,位于龙华上塘地铁站,与“6.24”竞拍中的龙华地块相比,位置上靠的比较近,区位优势上不相上下(都靠近即将推售的、预计定价在“10+”豪宅盘金茂府)。

 

但是,无论是参与竞拍的开发商数量,还是竞拍的时间和轮数,以及最后成交价格,却出现很大反差。“6.24”那次土拍中,龙华地块超过100轮举牌、耗时1个小时,楼面价(扣除人才房)达6.7万元/平方米,创造龙华新的单价地王,此次竞拍地块可售楼面价仅4.64/平米,下降了50%

 

3.从“单限双竞”到“双限双竞”

土拍降温,媒体普遍将原因归结于“双限双竞”新规抬高了门槛,降低了开发商的利润预期,导致竞拍热情冷淡。确实,相比“6.24”那次“单限双竞”的土拍,此次土拍最大变化,就是“双限双竞”(增加了限制普通商品住房价格)。此次竞拍的5宗地(除大鹏人才房地块)都启动“90/70”政策,即扣除人才房后的可售部分,70%的要建设90平米以下的普通住房,并限定价格。

 

从“单限双竞”到“双限双竞”,最大变化在于,开发商利润被进一步挤压。本来,“限地价、竞地价”模式,就已压缩了开发商的利润。目前,“限地价、竞地价”出让模式在各大城市很普遍了。近年来,随着对人才房的重视,土地出让还植入了“竞配建”,土地出让转为“单限双竞”。

 

其实,这也没关系,因为“竞配建”模式下,出让底价会降低。另外,要配建并无偿移交,自然还会降低对可售部分限价的幅度。开发商把可售部分的产品打造好,做好溢价,盈利依然可观。但此次,深圳“双限双竞”做得更绝,可售部分的70%也被限价,贴着二手房价格走。

 

4.深圳购买力,远没有那么任性

也就是说,“双限双竞”出让模式下,开发商能够获利的,就是那30%可自由定价的商品房部分。有人说,只要把这30%的打造成精品,无限做高溢价,就像现售地块金茂府一样,也是有钱赚的。再说,之前南山、福田一大票“10+”的豪宅,都被抢光,不是说明深圳的购买力很豪气吗?

 

再说了,为何这次土拍能够实现惊艳的一跳,深圳政府也是蛮拼的。大湾区规划利好之后,“8.18”先行示范区利好接踵而至;“金九银十”深圳楼市一枝独秀;近期,深圳取消“豪宅”的总价限制标准,港澳人士购房政策也放宽了。似乎在说,开发商来吧,购买力已经给你准备好了。

 

但种种迹象显示,深圳的高端购买力,可能并没那么任性。首先,贸易战、金融“去杠杆”、互联网红利减退等一系列问题,哪一个,都击中了深圳的软肋。其负面影响在三季度全面显现,所谓“经济失速”,非空穴来风。对深圳的外贸也好,支柱产业也好,都形成了冲击,直接影响到高端购买力。

 

突出的表现,就是部分外向型企业、加工制造业搬迁,工业区和写字楼出现空置。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数据显示,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由2018年第四季度的18.1%升至2019年三季度的22.4%,前海写字楼空置率达50%。这说明,作为写字楼的几大用户,比如地产、金融、互联网、个体创业等,盈利能力确实不像以前那么可观了。也就是,高端人群少了,高端人群收入少了。

5.高端需求,要靠打鸡血刺激

大家要问了,不久前的深业中城,不是卖的很好吗?确实卖得好,可那是一二手房价格倒挂,开盘价低于预期,出现“创富效应”的结果。试想,有这种发财的机会,手上有钱的话,你会错过吗?一样的道理,2018年限价很严格,华润城、招商双玺等豪宅盘,因价格倒挂被追捧。

 

除了有创富效应的楼盘外,更高溢价项目很难获得市场认可。“双限双竞”模式下,30%可自由定价的商品房,一定是超高溢价项目,一定比周边楼盘价格要高。他们能否卖的上价格?能否覆盖越垒越高的成本?能获得预期中的盈利吗?对此,很多开发商并无信心,遇上限价更麻烦了!

6.深圳为啥这么做?

深圳此次提出的“双限双竞”,这是全国首创。一方面,深圳要率先实施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特别是基于“地价-房价”联动,从源头上探索稳房价的机制。毫无疑问,此次深圳做到了这一点。可售部分的30%才是开发商自由定价的纯市场商品住房。照此判断,深圳房价是可控的。

 

另一方面,房地产一半是金融,一半是实体。过去,金融属性太突出,现在要纠偏、回归实体,深圳在这方面领先了一大步。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花钱的地方太多,对地产输血实体的诉求很强。让30%的部分,给“稳房价”、人才房、公共配套做贡献,这不就是地产回归实体经济吗?

 

7.结论:楼市不能承受之重

想法是好的,但步子不能太大了,不然就扯到裆部了。显然,政府太高估了地产商的实力、高估了深圳的购买力。高端需求确实还有,但要靠打鸡血刺激;在深圳没项目,难称得上龙头开发商,但是开发商的生存环境也在恶化,首当其冲的就是政策不友好了,资金面很紧,成本很高。

 

地产回归实体经济,这是好事情,房地产“软著陆”,就是向实体靠拢。但是,地产是一个行业,不是万能药、万金油。既要救下滑的GDP,又要建设人才房,还要给套公共设施。与此同时,也要保持房价稳定,保证地方政府充足的土地出让收入,地产能承担的了这么多吗?

 

原创作者:李宇嘉

 

微信公众号:李宇嘉地产笔记

话题:



0

推荐

李宇嘉

李宇嘉

32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