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

城市蝶变

 

过去,谈起东莞,大家(特别是外省人)脸上是神秘和诡异的表情2008年金融危机后,东莞赖以生存的全球“大车间”一夜清空;2014年初,力道千钧的雷霆行动,撕掉灰色标签。东莞GDP增速从2008年的17.2%降至2009年的1.6%2014-2015年比2013年下降3个百分点。

 

不必遮掩,每个国家、城市、人,都有自己的过去。大谈民主自由的美国,不敢直面对待印第安人的过去。开放初期是草莽的,最前沿的东莞,以金钱价值至上,挖掘人口红利,这是长期极度贫困后获取“第一桶金”的无奈之举。摩的飞车党、“代工制造”都是发展的代价。

 

2009年扩内需,东莞没有央企、国企依赖来做大项目;夹在广深这两个经济璀璨的超大城市之间,转型也很艰难。但仅仅数年时间,东莞涅磐重生,不再是“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那个血汗代工,而是全球智能科技和人居融合之城的新东莞,这是东莞最值得所有城市学习的精神。

 

2.

产业蝶变

 

之前,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东莞何以跨入“新一线”城市?》,讲的就是东莞实现蝶变和重生的案例。再重复一遍,东莞不再是“代工之都”、“血汗工厂”,过去10年,东莞的ODM(原始设计制造)+OBM(自有品牌生产)产品出口比重,从2009年的40.8%提升至75.3%

 

硬实力,体现在全球通信技术、智能手机、无人机等领域的“东莞地位”截至2018年,东莞高新企业达5798家之多,国内已经仅次于北上广深,排名第五位,比同为出口导向、台资密集、下辖一堆百强县的苏州多出300多家,更将杭州、天津、武汉、成都和南京等强省会摔在后面。

 

除了制造业,东莞也是研发之都,近年来研发投入占GDP 2.5%左右,居全省第三(排在广深之后);工商登记注册突破100万户(每8人拥有一家企业),两个指标均排在显赫的广深之后;高技术制造增加值占比(50.5%)首次突破50%;民营经济占工业产值半壁江山。

 

3.

服务蝶变

 

真正的蝶变,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2017年,东莞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首次获得象征综治工作最高荣誉的“长安杯”,成为全国第九个版权示范城市,中国十佳会展城市。目前,不管看交通、绿化、科教等单项,还是综合实力,东莞都可排到全国前10位。

 

什么是好城市?商业机构眼里,拿经济商业导向的冷冰冰的指标衡量。城市是人的城市,好城市是“来了的人不想走”,“没来的人想来”,“生活舒适便利”。为此,东莞干了2件事情。一是10年前,在国家提出“新市民”之前,东莞就提出了“新莞人”,政府下设“新莞人服务局”。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夜空城,没有哪个主政者像东莞政府一样,情真意切、刻骨铭心地体会到,占城市人口70%600万外地人,对于东莞是何等重要。外资撤走没关系,有长期代工制造留下的产业基础,留住人就留住青山。新莞人入户、上学、缴社保等权利,一项不能少。

 

二是2018年初,《东莞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发布,“积分入户”改为“社保居住”入户,即参加城镇社保满5年且办理居住证满5年即可入户。回归了城镇化本源,只要照章纳税,就是城市一份子,理应不附带任何条件入户。政府应基于美好生活诉求,提供公共服务。

 

2018年,东莞在校小学生达到80.35万,超过上海,年复合增长4.5%,在全国排第4位。夹在广深两个人口吸附能力极强的城市之间,东莞靠的是就业机会、低生活成本,32个街镇均衡发展、各具特色,优质公共服务吸引用脚投票的人。目前,东莞9所中学进入广东最优中学排行榜。

 

4.

外来人口占比冠绝全国

 

东莞没有动辄几百米高的高楼大厦,没有光鲜的CBD,但东莞有人。有人,在过去可能是负担,但在人口红利衰减、“抢人大战”的今天,就是财富2018年,东莞常住人口839万,位列地级市第一,与南京(常住人口为843.62万人)、宁波(常住人口为820.2万人)等城市相当。

 

神奇的是东莞的外来人口。城市外来人口排行榜中,东莞仅次于北上深,位居全国第四,比第5位的广州高出一百余万。更神奇的是,东莞外来人口占比排第一,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超过75%。也就意味着,在东莞每4个常住人口中,就有3个是外来人口。

 

5.

制造业是最大优势

 

经济也好、楼市也好,投资城市也好,“长期看人口”。但凡人口流入多,各地、各国人口混杂的城市,经济会很好,国际上如纽约,国内如沪深。愿意到大城市打拼的,都是有梦想、干劲十足的人。《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东莞富豪创造能力上表现出色,是大中华区富豪排第16位的城市。

 

东莞集聚人口和财富,除了政府“以人为本”推动城镇化,让东莞变成了“想来的城市”。更在于,东莞是珠三角、大湾区制造业“心脏”。大湾区规划中,30次提到“制造业”,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脊梁”就是制造,而东莞是当仁不让、享誉世界的国际制造中心。

 

有产业、有服务,还有珠三角广深外其他7市无人能比的区域优势。东莞地处珠三角最发达的珠江口东岸,“左拥广佛、又抱深惠”。无论是早期的珠三角,还是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东莞区域优势始终很好。广深高速最长的一段在东莞,大湾区互联互通,最大的受益者也是东莞。

6.

东莞楼市的未来

 

有前面铺垫,楼市前景一目了然。像惠州一样,站在大湾区、深莞惠一体化背景下看待东莞楼市。深圳像一只裹得紧紧的肉粽子,憋得向外流油。深圳对人口吸引力很大,但无奈胃太小,向外纾解。有产业基础、有配套服务、有区位优势,有轨道连接的东莞,最受欢迎,比如松山湖等、东部产业带,已成为深圳产业的自然延伸。跟上产业步伐,这是地产的前途。

 

湾区“大连通”时代,连接效率最好的,自然是东莞。2020年,东莞轨道交通将形成6条运营线路,左连广州、右连深圳。广深科技走廊,这条大湾区的金腰带,中间就是东莞松山湖和滨海湾新区(上图),而东部是承接深圳宜居需求的优选,这两块地方深深地楔入了深圳的腹地,也是东莞成交量最大、房价最高的区域(下图)。

长期代工、32个镇“抢招商”,产业地多、住宅地少。加上没有下辖县区、32个镇的独立性又太强,造成东莞是珠三角深圳之外最缺地的城市,开发强度超过45%,商住地供需连续3年处于低位。先前握在地主手上的地,释放殆尽,供地瓶颈无解。上半年,东莞新房成交创下7年来新低,表现远逊于珠三角其他城市。为何?过去几年没有供地,供应制约成交。无怪乎,上半年“逢有拍地、必被锁定”,可见“抢地”之疯狂。东莞学习深圳,搞起工业区改造,未来新建商品住宅少了,公寓等类住宅多了。待产业成型了,城市和楼市都将上台阶。

 

 原创作者:李宇嘉

微信公众号:李宇嘉地产笔记

 

 

话题:



0

推荐

李宇嘉

李宇嘉

32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