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隔壁的健身房人去楼空,不远处的一家水果店也关门大吉了。有开张、有倒闭,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这也正常。但是,它们都曾是资本追逐的新业态、新概念,沦落到这个下场也是唏嘘;初中同学在群里兜售办不了证的公寓,听说是缺两个证。这也正常,三四线地产的常态就是乱。但是,TOP3的开发商把公寓式办公说成住宅卖,骗了5000人,你能理解吗?
 
倒了也就罢了。可是,健身房、水果店、美容店,以充值优惠的方式,骗的人是一茬又一茬;公寓办不了证,损失的不一定是开发商,可能是买铺的投资者、垫了工程款的包工头,盼等工资的农民工。由此,笔者想到,去杠杆开启的暴雷事件,绝非仅仅是权健传销、暴风影音,后续的雷可能会引爆到普通人群的身上。生活中,多少人有过办卡被骗的经历!
 
2018年开启“去杠杆”,这是我国洗尽铅华,告别泡沫化生存后,个人回归真我和努力(而不是机遇和冒险),商业模式回归本分和产品(而不是投机和搏懵),社会回归打拼和创新(而不是浮躁和金钱)的开始。因此,一切被泡沫笼罩的光鲜,都将接受去伪存真后的裸晒。一个“85后”的房产中介,居然导演了20亿的私募骗局,数百万打水漂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辛辛苦苦几十年,一觉回到解放前”的滋味非常难受,但这样的教训必须要买单。
 
回过头来想想,过去的10多年,财富来得是多容易啊!只要胆子大,弯弯腰,垫垫脚,稍微用点脑子和手段,无论是地产、理财,还是互联网,都能获得风险几乎为零的发财机会。不得不承认,整个社会对劳动的态度,发生巨变,诚实劳动、安身立命,似乎太老土了。以营销的思路,将稀缺的故事,披上互联网、新零售这等时髦的纱丽,赚钱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清华教授被骗1760万,高学历也难逃智商税收割。因为,轻易能造富的案例就在身边,它有强大的示范效应。过去40年,下海经商、股市地产、互联网的造富“三段论”,每一段都有“抓住机会、财富升级”的代表人物。确实,他们展示给别人的是运气和运作,而不是努力和勤劳。经过演绎和整合,最后变成故事了,而商业本分没多少人关注。
 
一旦心有旁骛,做好产品、打造硬核实力,就会慢慢非主流了,而包装和庞氏骗局的现象却越来越多了。但凡被包装成大家追逐的产品,打动你的是稀缺的标签。试想,动辄10%以上的收益率,确实是稀缺。但问题是,真稀缺的话,怎会轮到普罗大众都可以获得呢?地产也好、P2P也好、私募也好,能卖出“抢购潮”,多数讲稀缺的故事,但这个稀缺经不起裸晒。
 
起高楼、楼塌了,高光快速逝去,这是我们发展中必然经历的,也是走正道的矫正机制在纠偏。也好,体会了泡沫化生存才知道,那些虚头巴脑、缥缈虚无的,都会崩塌,甚至你的身体和家庭。大道面前,我们自认为的创造力、聪明才智,都不值得一提。唯有真我、专业、耐心、踏实,能穿越周期,能让我们在纷繁世事中,保持内心醇厚简朴,直至成为生活的匠人。
 
由此,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才是稀缺,不是10%的收益率,不是一铺养三代,不是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不是讲故事、放杠杆,而是街的这边是光鲜亮丽的写字楼、综合体,街的那边是缝纫铺、修车行、小吃店;街的这边是喧闹的商场、人流,街的那边有安安静静在实验室奋斗到凌晨的科学家。不一定都要研磨硬实力,平静地生活也好,真我当道即可。
 
原创作者:李宇嘉
微信公众号:李宇嘉地产笔记
话题:



0

推荐

李宇嘉

李宇嘉

32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