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黑天鹅”到“灰犀牛”,事实上是对人性认知的巨大进步,因为在过去,每次金融危机爆发,都怪罪于不可知晓的偶然,称其为“黑天鹅”导致金融危机。同时,在谈到能否兑现投资收益时,都提到要防备“黑天鹅”。但是,很多危机的发生,与其说是“黑天鹅”,还不如说是“灰犀牛”,因为在危机爆发前,已有预警,甚至在盛世时已有危言,告知我们不要太贪婪、监管不能纵容。

灌木丛中若隐若现、行动缓慢、四肢笨重的“灰犀牛”,之所以能从遥远的非洲,一路狂奔而来,以惊人的攻击力,让西方、大国及新兴经济吓得呆立、毫无反应,甚至以巨大的惯性体将其扑倒在地,就在于它靠近我们的速度太慢,导致警示变成了“狼来了”,我们准备战斗的、紧绷的神经像“受潮的糖塔”一样逐渐消解,进而演化为“问题不大,局势可控,情绪稳定”。

最后,设计精良的预警变成了掉以轻心,置若罔闻,变成了骄傲自负,认为完全可以跳出“灰犀牛”的攻击路线,巧妙地避开它,甚至异化为竟敢“对牛弹琴”。因此,近年来所谓的“黑天鹅”事件,不管是美国“次按风暴”,还是亚洲金融风暴,或拉美和俄罗斯危机,事实上都是导火索,背后直指监管部门长期失职和风险防范机制长期缺位,本质上则是人性过于贪婪。

当制度缺陷遇上人性贪婪,再用时间酝酿,最后就成为“积重难返”或“尾大不掉”的危机。危机爆发需要一个导火索,这就是“黑天鹅”事件。上世纪以来的100多年,所有金融危机多数与楼市泡沫有关,楼市泡沫从积累到爆发,需要10年甚至数10年。这其中,既有其他国家血淋林的教训,也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本国良知学者的盛世危言和预警提示。

但是,不管预警系统设计得多么精良,也无论危言的声音是多么惊天动地,都无法唤醒真正有决策权的领导层。繁荣可谓共荣、萧条则共输,这一原理在楼市上体现的最真切,高至庙堂、远至江湖,损益都背捆绑。于是,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所有主体,都不喜欢听到“唱衰”的声音。而且,城镇化、人口红利、资产配置、改善型需求、资源紧缺等等,增添了“这一次完全不一样”的信心。

因为危机离我们太远了,现实逻辑又在一次又一次地打破风险预期的判断。同时,楼市过去的上涨预期一再兑现,而财富示范效应太过诱人,加上有各种隐性或显性的担保,久而久之,我们内心有了截然相反的想法,甚至在人群中助长违背常理的观点,即认为“房价永远不会跌”的理念。一开始,这种理念仅仅是半信半疑,后来变成将信将疑,最后就成了深信不疑。

从“黑天鹅”到“灰犀牛”,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期间有一些觉醒者,包括决策层,但或者,他们被认为是异类;或者,错误的观点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牢不可破,他们是坚定的“看多者”;或者,基于自身政绩考虑,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抱着“这地雷未必会在我任期内爆炸”的观点;或不愿意正视问题,因为一旦认真起来,就需要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包括为前任买单。

更有可能,长期的监管松懈,导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监管不协调、监管缺失、执法不严等问题很严重,导致整治措施或者不严格、或者来晚了、或者文不对题、或者干脆被俘获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监管纵容导致暴利太过诱人,逃避监管的创新之快速、交易结构之复杂,远远超过了监管者的智商。堵漏洞与市场钻空子的“猫鼠游戏”中,猫总是落后半步,或者更多。

关于金融危机,过去言必及“黑天鹅”这个大家都讨厌但不可规避的偶然因素。从“黑天鹅”到“灰犀牛”,事实上是从偶然因素到必然因素,从小概率的不为人控制的偶然,到大概率的人性贪婪和制度缺陷的必然,这是对金融危机本源上认识的巨大进步。大道至简,不需那么复杂的模型和冗余的监管机构设置,但知易行难,人性之贪婪,过去数百年未有任何改进,今天也无解。

话题:



0

推荐

李宇嘉

李宇嘉

32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文章